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系統(tǒng)主辦刊物負責人研討會在廣東東莞舉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列表頁

7月14—16日,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主辦的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系統(tǒng)主辦刊物負責人研討會在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舉行。研討會有來自學會系統(tǒng)的各省級高教學會、行業(yè)高教學會、高校高教學會、學會分支機構的主辦刊物負責人及十余家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負責人50余人參會,涉及學術刊物近30種,是一次小規(guī)模、高水平的學術期刊研討會。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中國高教研究》主編王小梅主持研討會。

東莞理工學院城市學院黨委書記、院長王衛(wèi)平致辭。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原《中國高等教育》總編輯陳浩作主旨報告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原《中國高等教育》總編輯陳浩以“堅持問題導向,優(yōu)化選題策劃,升華辦刊水平”為題做主旨報告。報告從問題導向,呼喚問題研判力和解釋力的提升;選題策劃水平取決于辦刊人的境界和修養(yǎng);時代需要可信可愛的教育研究成果三方面展開。他指出作為高等教育研究者和高等教育研究服務、展示教育成果的學術期刊,應該思考如何以問題為導向,深入開展教育研究,為讀者提供可信可愛的作品建功立業(yè)。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座談會上的講話也提到“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起點,也是創(chuàng)新的動力源”。同時,高水平、高質量的文章離不開選題策劃,雜志對于選題策劃運作要避免“等米下鍋,來什么上什么”“守株待兔,等著送貨上門”“平臺出租型,賣版面和專刊,從中牟利”這三種現(xiàn)象,主編/編輯要“挖礦淘金,主動策劃思考,找到精品文章,提供給作者”。要加強編輯隊伍建設,鼓勵編輯們有在崗位上成才、成大才的職業(yè)抱負。

《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主任、副主編范笑仙作報告
《中國高教研究》編輯部主任、副主編范笑仙以《2015年全國高校高等教育科研論文統(tǒng)計分析》為切入點,從作者職稱、作者專業(yè)背景、研究范式、研究領域等不同角度介紹了教育類中文核心期刊的發(fā)文特點與期刊特色。此外,還對論文獲資助情況、期刊影響力與刊文的顯性特征、文章來源多樣性、高等教育研究領域做了分析,并提出期刊發(fā)文學校高度集中、分布不平衡等問題引發(fā)大家思考。

《高等教育研究》副主編曾偉作報告
《高等教育研究》副主編曾偉談到了學術研究中要處理好的四對關系,分別是政治與學術的關系;教育與社會的關系;中國與西方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在教育研究中要堅持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在此基礎上,遵循學術研究規(guī)律,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和發(fā)展。

《江蘇高教》主編邱梅生作報告
《江蘇高教》主編邱梅生談到了在辦刊過程中的困惑。首先,是期刊定位的問題,期刊應該推進學科研究,這就涉及年輕作者培養(yǎng)的問題,學術期刊就要承擔起培育新人、促進學科發(fā)展的責任。第二,是期刊評價系統(tǒng)的問題,評價系統(tǒng)是后于期刊而出現(xiàn)的。期刊不因評價系統(tǒng)的存在而存在的。少數(shù)文章相對集中化,學術研究“高處不勝寒”,是值得大家注意的問題。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編輯部副主任范皚皚作報告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編輯部副主任范皚皚以“高等教育研究的坐標系:學術論文的篩選與策劃”為題做了報告,并引用案例分析了政策導向的實證研究和理論導向的實證研究這兩個概念的區(qū)別。在學者對數(shù)學在教育研究中的有效性、合理性與無效性、不合理性的兩種不同態(tài)度之間,她認為方法需要與理論和思想相結合才能閃耀出智慧的光芒,而科學的妙義和謬誤可能都包裹著數(shù)學和統(tǒng)計科學的外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