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研究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暨第一屆博士生線上沙龍成功舉辦
10月30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一帶一路”研究分會(以下簡稱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暨第一屆博士生線上沙龍成功舉辦。本次會議由分會主辦,云南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一帶一路研究院、北京大學國別與區(qū)域研究院、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zhàn)略研究院、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fā)展研究院、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共同承辦。

本次會議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分會第一屆理事會第三次會議,第二階段為主旨發(fā)言階段,第三階段為線上博士生沙龍。分會副理事長、清華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史志欽,分會副理事長、北京大學國別與區(qū)域研究院副院長翟崑,分會秘書長、云南省政府參事王敏正,分會常務理事、華中科技大學原黨委副書記歐陽康,分會常務理事、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吳赟,分會常務理事、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吳浩等在來自全國高校及其科研機構的100多名代表參會。
第一階段會議,分會理事長單位云南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楊澤宇致歡迎辭,楊澤宇副校長致辭中表示基于新冠肺炎疫情對經(jīng)濟、政治、社會的影響以及云南作為邊疆地區(qū)如何助推“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值得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一帶一路”研究分會的各會員單位共同努力研究,期待分會各會員單位在合作的理念、方式等方面更加緊密的溝通聯(lián)系,把“一帶一路”研究工作做得更好!同時積極開展博士生、碩士生線上沙龍,促進相關研究力量進一步的提升,為分會的工作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分會秘書長、云南省政府參事王敏正代表第一屆理事會向分會各理事、會員作2019-2020年分會開展工作情況報告。王敏正秘書長在報告中指出,分會2019年至2020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學會領導的工作部署,在秘書處建設、規(guī)范辦會、學術興會、服務會員等方面持續(xù)發(fā)力。2021年分會將繼續(xù)在組織建設、會員管理、激發(fā)會員積極性方面繼續(xù)努力。
第二階段會議是主旨報告階段,各位報告人分別結合近期所開展工作與分會會員在線上進行交流。清華大學“一帶一路”戰(zhàn)略研究院史志欽教授指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應保持戰(zhàn)略定力、體現(xiàn)大國擔當、提高危機治理能力、重視大國關系,推進人類命運共同體。北京大學國別與區(qū)域研究院副院長翟崑教授認為,目前“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或者“一帶一路”的雙循環(huán),面臨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安全化。在“十四五”期間,尤其是“一帶一路”高質量建設,會遭遇更加嚴重的挑戰(zhàn),使得我們的經(jīng)濟合作倡議的屬性在外界發(fā)生根本性的變化。華中科技大學原黨委副書記、國家治理研究院院長歐陽康教授指出,要深刻認識新冠疫情所凸顯的公共衛(wèi)生安全。 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吳赟教授認為“一帶一路”倡議為中國提升話語權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北京外國語大學絲綢之路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吳浩副研究員認為現(xiàn)代大學包含人才培養(yǎng)、學術研究、社會服務、人文交流四大功能。后疫情時代,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人文交流應著眼長遠、精準施策,使用人文交流更有溫度和韌性,提升國際話語權。
第三階段會議為分會第一屆博士生線上沙龍,沙龍分為兩個主題。主題1為“后疫情時代‘一帶一路’高質量發(fā)展的機遇與挑戰(zhàn)”,這一主題由分會副秘書長、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陳健教授主持。有來自清華大學、浙江大學、四川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云南大學等高校5名博士生圍繞主題分享了自己最新的研究進展。主題2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公共衛(wèi)生合作現(xiàn)狀與挑戰(zhàn),該主題由分會副理事長單位、四川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宋志輝教授。該主題有來自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重慶大學、南方醫(yī)科大學等高校4名博士生在線上分享自己研究心得及最新成果。
2018年7月14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一帶一路”研究分會在云南大學成立,并選舉成立第一屆理事會,秘書處設在云南大學。分會在第一屆理事會領導下,圍繞學術興會、規(guī)范辦會、服務會員開展一系列的工作,得到了廣大理事會員單位的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