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沙赫賴:中外合作大學治理的熱點問題
“2020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系列報道
本文系作者在“主論壇”上的報告摘編

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第一副校長、法學博士
謝爾蓋·沙赫賴
感謝大會給我這個機會,在“2020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上發(fā)言。沒有現(xiàn)代化的管理,就不可能提高現(xiàn)代大學的競爭力和能力,這對于所有深圳的大學來說都非常緊迫。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共同發(fā)布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qū)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這一重要文件對深圳擴大高等學校辦學自主權、引進海外優(yōu)質教育資源及中外合作等方面提出了要求。
我感到特別自豪的是,中俄第一所合作大學——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正是在深圳建立的,它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所中俄合作大學,自2017年以來一直順利運作。中辦、國辦的支持對我們來說是推動管理現(xiàn)代化的又一強大動力。
一、中外合作大學的治理與自主性
自主性既是一種迅速應對外部挑戰(zhàn)的能力,也是快速發(fā)生內在變化的工具,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當今世界,誰善于迅速作出改變,誰就會贏。發(fā)展是在一個多維的空間中進行的,在這個空間中,一些有效的、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和確定的標準有可能在一天之內過時,成為發(fā)展的障礙。
因此,大學需要獲得進行教育實驗的權力,獲得采用新的、突破性的教學技術和教學大綱的自由。兩辦關于提高深圳高校辦學自主性的決定極為及時和緊迫。
二、增強一流大學辦學自主性的六個建議
第一,允許高校根據(jù)自己制定的教學標準和教學大綱開展教學。這些標準和大綱應高于中國大學的普遍標準,且總體與之相匹配。
第二,允許深圳高校自主設置碩士學位授權點。允許高校在不遲于第一批本科生畢業(yè)時間內設立碩士學位授權點,而不必等到建校7年后。推行本碩連讀(4+2)并在第一批碩士生畢業(yè)時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
第三,為學校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更多生源。比如說可以取消本科生錄取的省份配額限制。在現(xiàn)行規(guī)則下一些省份多人競爭一個名額,而另一些省份招生不足。在實驗的基礎上,可根據(jù)實際情況擴大重新分配名額的靈活性,這將有助于提升學生平等受教育的機會。
第四,迅速靈活應對不同的緊急情況。例如,在新冠疫情大流行與美國及其盟友對中國進行的包括經(jīng)貿、科技、教育方面限制的情況下,可以授權深圳的一流大學委托培養(yǎng)或通過考試選拔錄取那些本應前往歐美國家留學的優(yōu)秀學生。這將使那些因受限制而無法前往美國或歐洲學習的考生能夠進入中國的大學進行本科階段的學習。
允許在中學學習俄語的考生通過單獨的競賽或不經(jīng)過高考進入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這意味著以俄語為外語的優(yōu)秀中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招生的形式成為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的正式本科生。目前對俄語零基礎的學生來說,要掌握俄羅斯教學大綱要求的知識,時間是完全不夠的。因為教學計劃安排的課程非常多,學生負擔很重。如果采取以上辦法,那么學生進入大學后就能馬上轉入專業(yè)課程教學,這將減少學生的課業(yè)負擔。解決這一問題的另一辦法是授權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舉辦全國俄語競賽,該競賽的優(yōu)勝者可優(yōu)先獲得大學的錄取資格。
第五,擴大在科研合作中的自主性。中外合作辦學在中國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科學研究領域的合作還要加強。鑒于深圳各大學所面臨的特殊挑戰(zhàn),建議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內部設立一個由本地著名學者、社會活動家和其他各界代表組成的科學委員會,通過在最具突破性的科學前沿領域組建一些科研團隊,合理研制科研項目資助計劃,把深圳市及廣東省的科研力量集中到重要方向上。該科學委員會負責確定關鍵課題和優(yōu)先事項,可選定深圳高校作為基地來實施課題研究。當然,為完成研究計劃也可組建一個國際科學團隊,但這個團隊只能在深圳相關的高校基地工作。
第六,實施國家獎學金項目。對于參加獎學金項目的中國學生,可以為他們提供中國政府獎學金。對于參加這類項目的國際學生,可增加他們在深圳一流大學學習的機會。
毫無疑問,要實現(xiàn)上述一系列措施需要立法規(guī)定。但是,如果在每一個問題上“縫補”現(xiàn)行立法都需要持續(xù)很長時間,那么為實現(xiàn)這些目標而制定的五年計劃或許早已結束。因此,建議在深圳進行為期五年的全面實驗,由政府自己做出一切必要的決定,進一步擴大一流大學的自主性。
最后,我要強調,我提的所有建議是設計出來的,是我在參與籌備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七年的時間及三年多的實際運行工作的基礎上思考得來的。時不我待!大學發(fā)展管理體制應該變得靈活而富有活力,并應把所有參與中外教育合作的國家的最佳經(jīng)驗都結合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