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在“2022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中美高校對話會上的致辭

施一公
尊敬的藍如瑾總領事、陳大立副司長,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 歡迎大家以線上線下相結(jié)合的方式,參加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和華中科技大學共同舉辦的“中美高校對話會”。首先,我謹代表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向出席對話會的領導、專家、學者表示最誠摯的歡迎!向?qū)υ挄恼匍_表示熱烈的祝賀! 習近平總書記在G20峰會指出,“各國要樹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倡導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讓團結(jié)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對抗、包容代替排他,共同破解‘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這一時代課題,共渡難關,共創(chuàng)未來”。中美作為世界前兩大經(jīng)濟體,應該加強溝通與合作,共同推動人類和平與發(fā)展。教育交流合作是中美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助于增進中美友好的民意基礎。大學既是中美人文交流的先行者,也是兩國關系發(fā)展的推動者,一直扮演著中美雙邊交流最前沿、最具有活力的角色,培養(yǎng)了眾多具有世界眼光、綜合素質(zhì)、卓越能力的優(yōu)秀人才,也為和平、發(fā)展、合作、共贏的世界做出了獨特的貢獻。 50年前,中美簽署了《上海公報》,為兩國在科技、文化、體育等領域的互惠交流奠定了基礎。從“政府互派學者”“公派留學”到“自費留學”“合作辦學”,高等教育合作已經(jīng)成為兩國間一條強有力的紐帶,促進了兩國的經(jīng)濟繁榮與科技發(fā)展,增進了彼此的相互理解、信任和依存。IIE《2022美國門戶開放報告》顯示,中國仍然是美國國際學生最大的生源地之一,占在美所有國際留學生人數(shù)的31%;來自中國的學者同樣也占在美所有國際學者的31%。除了人員的交流,兩國高校間也展開了深入合作,聯(lián)合創(chuàng)辦了如上海紐約大學、昆山杜克大學、溫州肯恩大學等知名高校。 50年后的今天,新冠肺炎疫情反復延宕,地緣政治局勢緊張,人類發(fā)展面臨重大挑戰(zhàn)。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年輕人到對方國家學習,你來我往、溝通交流;也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加強兩國民眾之間的接觸以消除誤解、增加互信。面對當前中美高等教育合作的困境,雙方應該共同努力營造合作的氛圍,努力在更高水平上開展深度合作;應該探索更加開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合作形式,構(gòu)建全球高等教育新格局。 教育可大,關乎整個世界的未來;教育亦可小,成為突破或恢復國家交往與彼此信任的切入點。展望未來,我們要積極推動中美高等教育交流與合作,創(chuàng)建規(guī)范、有序、立體的合作平臺,構(gòu)建開放、包容、可持續(xù)的合作體系,促進兩國人民相知相親、民心相通相融,推動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我相信,中美兩國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在促進解決區(qū)域發(fā)展問題,進而進一步解決世界發(fā)展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性問題方面,大有可為。 最后,預祝中美高校對話會圓滿成功!祝各位領導、專家、學者身體健康,萬事如意!謝謝!
【本文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副會長、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2022年11月26日在2022高等教育國際論壇年會中美高校對話會上的致辭】

